![]() |
童三軍先生 香港知名的謎語專家,有 "謎語大王" 稱号,曾於許多不同的場合主持燈謎大會,如:<華員會就職典禮>、<辛亥革命百週年紀念>、<文娛會春茗>、<蓬瀛仙館春節聯歡>、<第一屆孔子學會成立典禮>、<少年警訊新春團拜>、<孔教學院敬老賀新春>等等活動等。童先生也是一位業餘作家,作品有包括: 包公奇案系列之《紫玉盃》 和《神農教》,此兩部中篇小說是特意借包公奇案介紹指紋破案的作品。其他作品尚有《軍裝警員瘦骨仙的艷遇》,短篇小說:《千禧年警察故事》。童先生對文化歷史有相當修養,今趟為本會撰寫生活達人的文化歷史專欄,以其生動文筆,獨特的見解,肯定會為我們帶來無限的樂趣,是值得我們去欣賞的。 |
漢獻帝的一生
漢獻帝劉協,是三國時代的關鍵人物,有漢獻帝在位的一天,當時所冒起的地方勢力,手握兵權的群雄,便不敢公然稱帝,因為獻帝才是漢室正統!
獻帝的出生
漢獻帝(公元181年至234年),是東漢政權最後一位皇帝,公元189年至220年在位。他的一生,與三國時代的誕生,是息息相關的。他的一生,是充滿傳奇的; 他的命運,是充滿委屈的,是坎坷的,單單是他的出生,已經是個奇蹟!
根據史書記載,漢獻帝劉協,是漢靈帝的兒子,漢少帝劉辯的庶弟,母親是美人王榮。因漢靈帝時,何皇后性妒忌,威懾後宮,王榮剛懷孕時害怕,服藥欲墮胎,而胎安不動,又數次夢到肩負著太陽行走,是為吉兆。劉協出生後,母親王榮即被何皇后毒殺,他由祖母董太后撫養,才避於難!
漢靈帝駕崩
劉協九歲時,漢靈帝駕崩,何皇后與其兄何進合謀,立長子劉辯為皇,是為漢少帝。另一方面,靈帝不喜歡辯,而喜歡次子劉協。靈帝臨終時,將繼承人託付給他的宦官、上軍校尉蹇碩。但靈帝駕崩後,礙於大將軍何進勢力,沒法執行!
一日,蹇碩想先殺何進再立皇子協為帝,於是請何進入後宮。但是計劃失敗,而劉辯也得以順利繼承帝位,改元為光熹,皇弟協時封為陳留王。不久,何進命令黃門令逮捕蹇碩殺之!
何進在誅殺蹇碩後,便召并州牧董卓,帶兵入京助他一臂之力,更進一步欲將宦官們全部誅殺。時中常侍張讓、段珪等宦官們聽到風聲,乃先下手為強,將何進殺死。何進的屬下吳匡、張璋、袁術等,得知何進被殺害,乃帶兵欲入後宮殺盡宦官。
第二天亮後,宦官們入長樂宮裹脅何太后、少帝、陳留王協,劫持宮內其他官員逃向北宮德陽殿。
第三天,他們被困北宮中,無計可施,只好帶著少帝、陳留王等數十人步行出宮門。入夜後到達小平津。皇帝所用的六顆玉璽未隨身攜帶,無公卿跟隨。時河南中部掾閔貢,夜裡率騎兵到達黃河岸邊,碰到了少帝一行。少帝又餓又渴,閔貢乃殺羊進上,又厲聲斥責張讓等人禍國亂政,並持劍砍死數名宦官。張讓等人惶恐不安,知道死期已到,乃向少帝拱手再拜,並叩頭辭別,隨即投河自盡。
閔貢便扶著少帝與陳留王,徒步南行回宮。
董卓入京
時董卓奉何進之令入京「勤王」,率軍來到,遠遠望見宮中起火,知有變故,便統兵急速前進。天還沒亮,來到京城西,聽說少帝一行即將回宮,就率軍與大臣們一起到雒陽城北的北芒阪迎接少帝。少帝望見董卓率大軍前來,嚇得哭泣流淚。董卓與少帝敘話,少帝語無倫次,一旁的陳留王則對答如流。董卓十分高興,覺得陳留王比少帝賢能,且認為自己與撫養陳留王的董太后是同族,於是有廢黜少帝之念
公元189年9月28日,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,逼何太后下詔書廢黜少帝,廢少帝為弘農王,何太后還政,另立陳留王為帝。
詔書頒布後,太傅袁隗把廢帝弘農王身上佩帶的璽綬解下來,進奉給陳留王。陳留王遂即位,改元永漢,是為漢獻帝。然後袁隗扶弘農王下殿,向坐在北面的新皇帝稱臣。見廢帝此狀,何太后哽咽流涕,群臣心中悲痛,但都敢怒不敢言。
少帝被廢的影響
少帝的被廢,使山東的諸位州牧、刺史、太守等有起兵討伐董卓的理由,欲扶持少帝復位,於是地方勢力,與董卓的中央政府的決裂,標誌著東漢帝國開始解體,為漢末群雄割據和三國的形成埋下伏筆。
歷史學家呂思勉認為,董卓「不懂得政治」廢少帝而立獻帝,是一件「給人家藉口的事」「無故廢立,那是容易受人攻擊的事!」於是種下「失敗之由」。
公元190年,山東各地的諸侯、官吏等起兵討伐董卓。董卓怕這些州牧,以迎廢帝弘農王復辟為名,討伐自己,乾脆獻毒酒將弘農王害死!
董卓以為弘農王既然已死,山東反董卓盟軍,便沒有理由了。但這又為反董卓盟軍提供了新的理由,即董卓「殺害了皇帝,犯下了弒君大罪,危及了江山社稷」!
山東盟軍便向董卓宣戰,董卓見人多勢眾,便放棄都城雒陽,挾持獻帝和百官遷都長安,以避盟軍的鋒芒。
到了長安,群雄併起而追,但被董卓義子呂布所敗。後來司徒王允獻貂蟬予董卓,利用美人計,離間父子情,教呂布殺了董卓!
評董卓廢少帝
史書記載,董卓入京後,董卓見少帝說話懦弱,因而廢之,立獻帝。依我見,如果董卓是漢室忠臣,即使少帝如何懦弱,也要擁護他,支持他。他既然是漢室的太師,更加要盡臣子的責任,教導他,去肩負匡扶漢室的重任,不當廢他。由於董卓無理地廢長立幼,以權臣之名譽去廢立皇帝,所以招來群雄入京討伐,也令董卓惹來殺身之禍,並間接地導致漢朝天下,走向末路,同時為三國時代創造先機!
曹操迎獻帝及遷至許都
自從董卓死後,漢獻帝幾經轉折才到達舊都洛陽。不過舊都在董卓撤離時焚毀,百官披荊棘藏身斷壁之間。公元196年八月,曹操從洛陽迎劉協到許都,開始「挾天子以令諸侯」,劉協當時只有16歲,任由操控,成為一位毫無實權的傀儡皇帝,宮中的守衛和侍從其實都是曹操的人,凡有內外官員向獻帝進言者,皆被曹操殺害。
衣帶詔與董貴人之死
曹操專橫,獻帝被欺壓多年後,便用血書寫衣帶詔,縫在衣帶裏,秘密傳給董承,号召忠義之士入宮平亂,剷除曹操在京中勢力。董承接受了衣帶詔,暗通忠臣,密謀反曹。
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春正月,車騎將軍董承、偏將軍王服等,受密詔誅曹操。可惜事泄,衣帶詔被曹操發現,董承等事敗被誅,夷三族!
衣帶詔也禍及董貴人,因為董承是皇后董貴人的父親,事受牽連。獻帝以董貴人懷有漢室的血脈為由,求曹操開恩,被拒,懷孕的董貴人也因而蒙難,從中也可見曹操之霸道,及其手段之毒辣。
董承的衣帶詔雖然被曹操截獲,沒有流出去,但也成為日後劉備,孫權等人,舉起義旗,聲討曹操之理據。
禪讓前後
建安二十五年(公元220年)正月,曹操去世。嗣魏王位的曹丕提出要求獻帝禪讓皇位,篡位自立。在曹氏政權威迫之下,十月獻帝將帝位在繁陽的受禪臺之上禪讓給曹丕,東漢滅亡。
曹丕篡漢後,封劉協為山陽公,「邑一萬戶,位在諸侯王上,奏事不稱臣,受詔不拜,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,宗廟、祖、臘皆如漢制,都山陽之濁鹿城」(《後漢書》本紀)。曹丕並對衛臻說「天下之珍,吾與山陽共之」(《三國志·衛臻傳》)。
曹魏青龍二年(公元234年)三月,劉協駕崩,享年五十五歲。曹叡聞訊後,宣布大赦天下。八月,劉協被安葬于山陽國,諡號為孝獻皇帝。
評漢室傾頹之原因
在漢一代,外戚與宦官之患,總是不斷地循環,其間亦産生弄權和貪腐問題,直到幼主長大成人,皇帝親政,才得慢慢肅清及處理。自漢一代,這種事件不知重演了多少次,包括大名鼎鼎的漢武帝,也是從這條路走過來。雖然外戚與宦官之患,在宮廷之內展開無數次鬥爭,但是漢室天下,仍是穩固的。
可是靈帝駕崩後,由於大將軍何進引進了地方勢力,入京平亂,才導致日後亂上加亂的混亂局面……
以往的外戚與宦官之患,畢竟只是發生在宮廷之內,與外界無關。他們即使如何貪腐,如何弄權,但對於漢室的兒皇帝,仍然是忠心耿耿的,他們是絶對不會,亦不敢謀朝篡位的,因為他們沒有謀朝篡位的條件和理據。他們必須力捧皇帝,才得行使權力!
外戚與兒皇帝,到底是有親戚關係,或多或少總是有些感情; 至於皇帝身邊的宦官,向來都是忠心不二的,一定要保護皇帝,才可以亨盡榮華。一旦漢室傾倒,便會性命不保!說到尾,外戚與宦官,都是與漢室共存亡的「利益共同體」。
但是,自從引進了地方勢力,董卓,曹操等人入京平亂之後,情況就大大不同,可以毫無忌憚了。當曹操大權在握之後,在享盡榮華富貴之餘,就會進一步將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。
其實在曹操當政時期,他已經權傾朝野,足夠有條件去謀朝篡位的。但他非常聰明,為免招人口實,將謀朝篡位的工序,交給兒子曹丕去完成,改國號魏,是為魏文帝,追封曹操為魏武帝,從此漢朝終結。漢室天下四百年的國祚便劃上句號。
電視劇-潛龍在淵
近日的TVB劇集<三國機密-潛龍在淵>,所講的主角正是漢獻帝,故事內容虛構,完全不乎史實,是不能相信的。劇中所講的漢獻帝,18歲已經病死,臨終寫下遺詔,密召流落民間的孖生兄弟劉平,假其身,代其位,不惜任何犧牲,以求振興漢室。
劉協與劉平是孖生兄弟,長相相似,可以在朝堂上以假亂真。但劉平在民間生活日久,又與司馬懿有八拜之交,當劉平入京失踪後,司馬懿便四出尋訪……大部分情節集中在偵查劉平的身世,如曹操親信滿寵、郭嘉等人出盡方法展開偵查,而皇后又出盡辦法去化解重重危機。如是者,長此在這個問題上兜兜轉轉,全無新意!
其情節雖然是有些曲折離奇,耐人尋味,吸引了不少觀眾捧場,可是劇情令人想入非非,其意識不良,有違傳統道德!此外,從史學觀點看,其內容誇張失實,有誤導觀眾成份。這是一部野史小說,被人改編成為劇集,由於脫離史實,對於學史之人來說,為免混淆視聽,錯誤引導正確的歷史概念,此等劇集,不看也罷。
不過,如果純當作消閒娛樂,可以一看無妨,大家千萬不要信以為真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