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2月11日
香港太平山與張保仔的故事

童三軍先生

香港知名的謎語專家,有 "謎語大王" 稱号,曾於許多不同的場合主持燈謎大會,如:<華員會就職典禮>、<辛亥革命百週年紀念>、<文娛會春茗>、<蓬瀛仙館春節聯歡>、<第一屆孔子學會成立典禮>、<少年警訊新春團拜>、<孔教學院敬老賀新春>等等活動等。童先生也是一位業餘作家,作品有包括: 包公奇案系列之《紫玉盃》 和《神農教》,此兩部中篇小說是特意借包公奇案介紹指紋破案的作品。其他作品尚有《軍裝警員瘦骨仙的艷遇》,短篇小說:《千禧年警察故事》。童先生對文化歷史有相當修養,今趟為本會撰寫生活達人的文化歷史專欄,以其生動文筆,獨特的見解,肯定會為我們帶來無限的樂趣,是值得我們去欣賞的。

          

各位親愛的讀書,你有去過香港島的太平山嗎?太平山頂有座獅子亭,從亭內可以遠眺維港兩岸風光,將那遼闊壯麗的景色盡收眼底,而進出口的船隻,亦可一覽無遺!因此,太平山頂是遊人必到之處。

太平山是香港全島的最高的山,原名“扯旗山”,為什麼在二百年前,忽然改稱為太平山呢?你又可曾知道,這兩個名字的由來,都與張保仔有關的……

 

扯旗山改稱太平山的經過

原來在1810年之前,香港、九龍、長洲、大嶼山及維多利亞港一帶,都是海盜張保仔的活動地盤。

扯旗山之名,顧名思義是指「懸掛旗幟的山」,相傳清朝中葉,張保仔盤踞香港時,曾利用該山峰作為瞭望台,用旗号作為通訊聯絡,每見有遠洋商船駛入維多利亞港,便以“扯旗”作為信號,指示山下數十隻小賊船,紛紛湧上去,將商船俘虜,故稱之為“扯旗山”。

到了1810四月,張保仔接受清朝政府招安,授命為封三品武官,其部眾被改編為水師,不再做海盜了,無需在山上扯旗為號了,島上的漁民也相信從此可享太平了。因此這座扯旗山,便改稱為《太平山》,象徵「天下太平」的意義。


張保仔傳奇

張保仔(1783年—1822年),廣東新會縣江門鎮水南鄉人。他是1810年以前廣東沿海著名海盜、後來投誠成為清朝水師軍官,到現在仍是廣為人知的香港歷史人物。

他原本是新會一名漁民的兒子,15歲時出海捕魚時被海盜鄭一擄走,從此成為海盜之部屬。鄭一賞識其身手敏捷,頭腦靈活,便令跟隨左右,呼做保仔。不久還收為義子,升為頭目。

1807年,鄭一遇上台風,墮海溺死。鄭一之夫人石氏(鄭一嫂),被屬下擁立,續為紅旗幫首領。當時女性地位低,鄭一嫂之所以被擁立,當然是有其過人之處: 除了自少習武,膽色過人,有勇有謀,據說能夠左右手同時拔槍,紀律嚴明,而她當時還年青貎美,加上是鄭一之夫人,所以能夠率領群雄,人人拜服。這樣的領袖在清朝年代的封建社會,可謂絶無僅有!

當年的張保仔,就是鄭一嫂旗下的得力助手,由於戰績彪炳,被鄭一嫂推薦為紅旗幫首領,從此由張保仔開拓了紅旗海盜的輝煌年代。

在張保仔的領導下,投靠的人不斷增加,勢力越來越大,成為各幫派海盜的首位,又購買大量火器船備,擴張勢力。全盛時期有大小船隻近一千艘,大船裝有大炮!

 

海盜大敗清葡英聯軍

紅旗幫海盜全盛時期時,張保仔統領海盜四萬多人,及六百艘戰船,堪稱南中國海最大的武裝勢力之一,主要劫掠沿海的運鹽官船或外國貨船。

相傳張保仔饒勇善戰,多計謀,講義氣,雖然是海盜,但因為出身貧苦,所以特別愛護平民。他向鄉民購買糧食時,往往加倍給錢,從不滋擾貧民和漁戶,嚴禁部下在駐扎地區掠奪。因此甚得民心,老百姓視他為「劫富濟貧」的俠盜。

清軍曾多次剿捕紅旗海盜,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,是1809年,張保仔在赤鱲角遭清水軍封鎖圍剿……

據葡萄牙文獻記載,清政府與葡萄牙和英國一起組成了聯合艦隊,與紅旗海盜的主力作戰,雙方在赤鱲角相遇,各擁三百多艘武裝船,展開一場大戰。

雖然葡萄牙人以密集式炮火攻擊對方,能夠成功阻截海盜船逼近,但是仍然未能取勝,張保仔乘大霧徹離赤鱲角,繼續與清軍對峙,消滅了清軍戰艦二十艘。另一方面,鄭一嫂奇兵突出,採用「圍魏救趙」戰略,偷襲廣州,大敗清軍,生擒廣東水師提督孫全謀,還擊斃虎門總兵林國良,使兩廣總督幾度換帥。

 

鄭一與紅旗海盜的來歷?

鄭一是海盜集團紅旗幫首領鄭連昌之長子,人稱鄭一郎,祖籍福建省汀州府。換言之,紅旗海盜的首領鄭一是世襲的。

至於紅旗海盜的來歷,有多種說法,一說是鄭成功撤往台灣時,部將鄭建來不及跟隨,只能率領部下從福建逃往廣東,成為海盜,鄭一便是其後代。

另有一說:原本是鄭成功的部下,在康熙皇帝派施琅剿平台灣的反清基地後,其殘餘部隊便到珠三角一帶地方淪為海盗。如果所言屬實,他們應該是「南明抗清」的最後一批力量。到了張保仔時代,仍有劫富濟貧的理念,因此也深得民心。他雖然是海盗,但香港人對他並無惡感。

那麼,他們既然是反清人士,為什麼又會接受提清庭招降呢?做慣海盜的,又怎會對朝廷的官爵感興趣呢?

這是一般文獻所忽略的,原來招安政策細節,內裡是大有文章的……

去過太平山頂的朋友,即使有聽過導遊講過,這座山的名字,是與張保仔有關的。但未必會告訴你,張保仔與鄭一嫂的關係,以及她的英雄事跡!

 

 

張保仔與鄭一嫂的關係

鄭一嫂是海盜首領鄭一之妻,論輩份是張保仔的師母,年紀比張保仔大11歲。由於張保仔能征慣戰,被鄭一嫂推舉為紅旗幫首領。

或者可以這樣推論: 張保仔之所以肯為紅旗幫賣命,為鄭一嫂馬首是瞻,對她忠心不二,其中也有一種說不出的傾慕和愛意,但是在保守的封建社會,這些話是說不得的!

另一方面,鄭一嫂也確實是慧眼識英雄,才會推薦張保仔為首領。至於張保仔與鄭一嫂有否暧昧關係? 雖然坊間小說傳聞,皆言之鑿鑿,但都是不可相信的!

所謂盜亦有道,尤其是清朝年代的封建社會,道德標準要求是甚高,「勾義嫂」的行為,根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的。

有一位名叫格拉斯普爾的英國富商,曾被紅旗幫綁架為肉票,從耳聞目睹海盗的生活,寫出一本回憶錄公諸天下:

「鄭一嫂頒布了一道嚴厲的法令:

……凡竊取公共財物或是在鄉民中偷盜者,死罪;

凡強姦婦女者處死;

凡男女私通者,男的斬首,女的腿綁重物沉入大海。」

既然鄭一嫂的紀律如此嚴明,我相信她是不會「作法自弊」的。如果他倆有暧昧關係,在紅旗幫內是站不住腳的,一定有人站出來,乘機藉此奪權!

 

招安政策的兩大功臣

且說經過赤鱲角海戰後,張保仔的紅旗派勢力未減,最後要啟用招安政策。

清政府招安政策的成功,是全賴清朝的兩大功臣,他們就是兩廣總督百齡,及水師提督童鎮陞。他們知道張保仔做慣海盜,是不會對朝廷的官爵感興趣的。

不過,他們知道張保仔之所以肯為紅旗幫賣命,是對鄭一嫂有一種傾慕之心,在當時的封建保守社會,是說不出的。

兩廣總督及水師提督,摸透了他倆的心中所想,知道在俗世眼光及道德觀念的限制下,他們今生今世也沒法達成的心願,這是他們的最大的弱點!

所以在清庭招降詔書中,由皇帝下旨賜婚,予他倆成親。招安的那天,張保仔便與鄭一嫂成婚,而且以成婚相拜代替投降相跪,就在香山洋面上岸向百齡、童鎮陞,及一行朝迋官員面前投誠了。同時,張保仔被編入水師,成為水師提督童鎮陞的部屬。

據清史記載,嘉慶十五年(1810)四月,張百齡到香山縣芙蓉沙接受張保仔投誠,並授“守備’之職,戴紅頂花翎。

張保仔向清政府交出船270多艘,大炮1200門,刀、矛等兵器7000多件,部眾16000多人。不久,他在水師提督童鎮陞的帶領下,出海緝捕海盜,擒獲藍旗幫首領烏石二(即麥有金),首立戰功。

其後他積極剿滅海盜,屢立戰功,得到朝廷賞識,多次升遷。嘉慶二十四年,擢升為福建閩安副將,委任到澎湖駐守,鄭一嫂被封為誥命夫人。

1810年廣東水軍在童鎮陞率領下蕩平廣東洋面海盜後,為防止死灰復燃,兩廣總督百齡乃跪求嘉慶皇帝任命童鎮陞為一品廣東水師提督,提督衙門在虎門寨,九年後童鎮陞再返上海擔任一品江南水師提督。

   以上是童鎮陞後代,童康源親口所述,他說在「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」,可看到皇帝的硃批奏折,家中還留有御賜誥命可以作證。

2018年春,我也曾帶童鎮陞後人上太平山獅子亭,欣賞他祖上對香港的貢獻,總算還他的了心願。!

 

鄭一嫂在【鴉片戰爭】中的貢獻

自張保仔投誠之後29年,鄭一嫂在【鴉片戰爭】中發揮很大作用。當時童鎮陞與張保仔己不在人世,兩廣總督兼欽差大人林則徐,聘鄭一嫂為【鴉片戰爭】顧問!

所以中國在1939年的穿鼻海戰中,能夠擊退船堅炮砲利的英國軍艦,其中鄭一嫂之助力,功不可沒!

從上述珍的貴資料,我們可以解釋:

為什麼【鴉片戰爭】時英國軍艦攻打虎門、福建時,皆攻不入,但是攻打舟山,南京,天津,則輕易而舉呢?

因為這支部隊,當年在童鎮陞、張保仔及鄭一嫂的指揮下,有【現代海戰】的經驗,慣用「現代化」的火槍和火炮。雖然在【鴉片戰爭】時,軍備上未及英國軍艦先進,但憑着英勇作戰及大無畏的犧性精神,仍可一戰,雖是慘勝,但足以將英國戰艦驅逐出外!

當然,這場戰爭也是全賴民族英雄關天培將軍,把守的虎門要塞,又善用其強大的火炮,令英國軍艦大感意外,唯有退走,調艦北上,尋找大清比較防禦簿弱的港灣登陸,結果的被他們找到了,才有喪權辱國的《南京條約》出現!

今年是虎門銷煙一百八十週年紀念,估計會有一系列紀念活動,我們除了紀念林則徐、關天培之外,還要紀念百齡、童鎮陞、張保仔及鄭一嫂,他們都在【鴉片戰爭】之際及之前作出偉大的貢獻。所以在這個年度,講述《張保仔》及以上人物的故事,是別具意義的。

 

最後,我為張保仔的故事而賦詩一首,作為本文之終結:


「扯旗山因我而改,太平山為我而名,

曾為盜幸得改正,歸順後頂帶花翎!」


下期預告《鄭一嫂與鴉片戰爭》,內容更見精采,大家萬勿錯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