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童三軍先生 香港知名的謎語專家,有 "謎語大王" 稱号,曾於許多不同的場合主持燈謎大會,如:<華員會就職典禮>、<辛亥革命百週年紀念>、<文娛會春茗>、<蓬瀛仙館春節聯歡>、<第一屆孔子學會成立典禮>、<少年警訊新春團拜>、<孔教學院敬老賀新春>等等活動等。童先生也是一位業餘作家,作品有包括: 包公奇案系列之《紫玉盃》 和《神農教》,此兩部中篇小說是特意借包公奇案介紹指紋破案的作品。其他作品尚有《軍裝警員瘦骨仙的艷遇》,短篇小說:《千禧年警察故事》。童先生對文化歷史有相當修養,今趟為本會撰寫生活達人的文化歷史專欄,以其生動文筆,獨特的見解,肯定會為我們帶來無限的樂趣,是值得我們去欣賞的。 |
《孫臏龐涓大鬥法》
鬼谷子的門生
各位親愛的讀者,上兩期介紹的是戰國時期的政治家,張儀和蘇秦,他們都是鬼谷子的門生。今期介紹的,是鬼谷子門下第一批在政壇冒起的高徒,而且闖出了響噹噹的名堂。他們就是孫臏與龐涓,曾經在戰國中期叱吒風雲,各自為齊國、魏國立下汗馬功勞,而孫臏的一生,頗為波折,亦頗為傳奇,說起來令人漬漬稱奇!
記得在50多年前,香港電台播出了36集歷史播音節目,名為<三十六計>。其中的<詐癲佯狂>,<添兵減竈>,<圍魏救趙>,<以逸待勞>和<孫龐鬥法>,其故事中的主人翁,就是孫臏,他與同門師兄龐涓,展開一場生死存亡的大鬥法!
那36集歷史故事,講得非常之成功,每天晚上,所有的聽眾,都默默地守候在收音機旁,細聽廣播電台所播出的故事。
記得在演繹故事之際,有鑼鼓喧天,營造了波瀾壯闊的偉大戰爭場面,令人猶如置身戰爭場面之中,好似現場一樣那麼精彩。聽得入神時,我們都會為劇中人而喜,也會為劇中人而悲,甚至聽到磨拳擦掌,要為劇中人抱打不平!由此可見該節目的成功之處。
這個故事,是改編自《東周列國志》和《孫龐鬥志演義》等歷史小說,書中的描述,實在是曲折離奇,神乎其技,所以廣泛地在民間流傳,為人所津津樂道。
《孫龐鬥法》的故事簡介
孫臏是古代的著名兵法家孫武子的後代,生於戰國時期齊國(今山東 陽穀),曾一起與龐涓,拜鬼谷先生門下學習兵法。在深山學法期間,兩人的感情甚好。
沒多年,龐涓得知魏惠王求才若渴,便急於下山出仕,孫臏為其送行,二人流淚而別。次日夜晚,鬼谷子將失傳的《孫子兵法》交給孫臏習誦,三日後孫臏學成。
龐涓在王錯的推薦下,見魏惠王,魏王問他治國安邦、統兵打仗之良策。龐涓便滔滔不絶,傾盡胸中所有。魏王聞之大喜,即封龐涓為元帥,執掌魏國兵權。龐涓確有本領,不久便侵入魏國周邊的諸侯小國,連連得勝,使宋、魯、衛、鄭的國君紛紛來到魏國朝賀,表示歸屬。
有一年,大名鼎鼎的墨子(墨翟)遊歷魏國,向魏惠王推薦孫臏。魏惠王於是命龐涓寫下書信,攜帶厚禮前往鬼谷迎接孫臏。
魏惠王想要試探孫臏的才能,命孫龐二人演練陣法。龐涓所布陣法,孫臏全部知曉並能破解。而孫臏布陣,龐涓卻不知。龐涓於是私下詢問孫臏,孫臏先行告知龐涓,他才報告給魏惠王。魏惠王又問孫臏,得到相同的答案,於是認為二者之才能不相伯仲。
但龐涓嫉賢妒能,又深知孫臏才能遠勝於自己,唯恐失去寵信,於是設計陷害孫臏,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謀反。魏惠王大怒之下,要殺孫臏,龐涓又假意講情,結果孫臏被剜掉了雙腿的膝蓋骨,成了殘廢人。
龐涓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,事後又假裝好人,治愈照顧孫臏,誘騙他寫出《孫子兵法》及註解。
孫臏不知是計,為了答謝龐涓,便從那天起,日以繼夜地在竹簡上寫《孫子十三篇兵法》,廢寢忘餐,日復一日。
一個童僕被孫臏拼命的工作所感動,他聽到一個消息:
「龐將軍只等孫臏寫完兵書,就要餓死他!」
童僕一聽大驚,偷偷把這消息告訴了孫臏。孫臏得知真相後,猶如一聲晴天霹靂,知道是中了龐涓的詭計!
第二天,正要寫書的孫臏,當著童僕及兩個衛士的面,忽然大叫一聲,昏倒在地,大嘔大吐,兩眼翻白、四肢亂顫。過了一會兒,醒過來,卻神態恍惚,無端發怒,立起眼睛大駡,推翻了書案,又抓起自己花心血寫成的孫子兵法,一齊扔到火盆裏燒掉!他仍神志不清地又哭又駡,當龐涓趕到時,那些書簡已經化成灰燼。
孫臏就是如此這般地,用<詐癲佯狂>之計,裝成瘋癲,麻痹龐涓,再設法逃脫虎口。,
恰好齊國的一位使臣到魏國辦事,偷偷把孫臏藏在車內,混過了關卡,帶到齊國。
另一說是,他在淳於髡和禽滑釐的幫助下,逃奔至齊國,寄居於田忌門下。幸好龐涓以為孫臏已經投井自殺,沒有追查。
田忌賽馬的典故
孫臏到了齊國,齊王十分敬重。田忌更是禮遇有加,奉他為上賓。原來齊國君臣間常以賽馬賭輸贏,而田忌經常輸給齊王。有一次孫臏目睹齊王與田忌的三場賽馬之後,對田忌說:「明日再與齊王賽馬,可保必贏。」
田忌一聽,即與齊王約定一注千金賭輸贏。第二天,觀眾達千人。齊王的駿馬耀武楊威,十分驃悍。田忌有些不安,問孫臏:
「先生有何辦法取勝?」
孫臏答:
「我昨天看過,齊王賽馬共分三個等級,而每一級的馬,都是您的比齊王稍遜一籌。若按等級比賽,你自然三場皆輸。若果以你第三等的馬,賽齊王一等的馬比賽,雖然輸了,但接下來,以你一等馬賽齊王二等馬、再以二等馬賽齊王三等馬,就可保證勝利,因此,總結果是你二比一獲勝!」
田忌於是按孫臏的話去做,果然贏了齊王一千金。
此雖小事,足以表現出孫臏的智謀,尤其令齊國君臣無不嘆服。
圍魏救趙與桂陵之戰
且說龐涓在魏國掌軍權,總想靠打仗提高身份與威望。公元前354年,魏將龐涓向魏惠王獻策,直接攻打邯鄲,逼使趙國割地求和,於是率兵車五百進攻。他領兵攻趙,一路長驅無阻,打敗了趙國軍隊,直抵趙都邯鄲,包圍邯鄲城。
趙成侯將中山國故地獻給齊國,請求齊國出兵援助。齊國決定救趙,拜田忌為將、孫臏為軍師。孫臏知道魏卒勇猛,便審慎地提出“圍魏救趙” 之計:
「稍後佯攻平陵示弱,主力 “疾走大梁”,迅速向魏國大梁進逼,切斷魏軍運輸要道,魏軍定必回師自救,齊軍則可乘其疲憊於路,一舉擊敗魏軍,而趙國之圍自解!」
田忌依計行事,而龐涓在趙地經過喋血鏖戰,尚未攻克邯鄲,卻又被逼回師,解救大梁險情,但歸途到桂陵時,遭到齊軍的伏擊,魏軍大敗,龐涓率殘兵敗將,狼狽逃回到魏國。
記得當年港台播音劇的故事情節,講得更為精彩:
「……齊威王命田忌為將、孫臏為軍師,帶重兵去解趙國之危,田忌採用孫臏“圍魏救趙” 之計,“疾走大梁”。龐涓收到敵方的軍事動向,又得知孫臏未死的消息,內心焦急,於是連夜撤兵,全速奔向魏都大梁救駕。但他萬萬想不到,齊軍在途中布下“顛倒八門陣”,在田忌和孫臏的指導下,令龐涓墮入圈套。魏卒雖勇,但是誤闖齊軍陣地,有如墮入五里霧,被齊軍打到落花流水,狼狽不堪,唯有落荒而逃!一場大戰之後,龐涓損兵兩萬。齊軍在戰役中大獲全勝,史稱[桂陵之戰],而孫臏所用的「圍魏救趙」 之計,開始傳遍天下!」
以上情節稱為《孫臏佯狂脫禍 龐涓兵敗桂陵》。
馬陵之戰 再敗龐涓
[桂陵之戰]十三年後,又有[馬陵之戰]。公元前343年,魏將龐涓舉兵攻韓,韓國岌岌可危,哀求齊國救援。公元前342年,齊威王派田忌、田朌為主將,田嬰為副將,孫臏為軍師,率軍援助韓國。孫臏再獻奇謀,既許救韓,卻又隔岸觀火,待韓魏疲憊時,突然猛攻魏國。
龐涓得到情報,齊軍疾走大梁,不敢在外戀戰,急率魏軍主力,撤兵趕回魏國,誓與孫臏殊死決戰!
到了魏國,龐涓在路上細心觀察齊軍扎過的營地:
第一天的爐竈數,足夠十萬人吃飯用的;
第二天的爐竈數,夠5萬人吃飯用的了;
第三天的爐竈數,只夠三萬人吃的了。
龐涓便放了心,笑道:
「我早知齊軍怯懦,到魏國才三天,十萬大軍就逃散了一大半。」
龐涓於是下令全力追擊齊軍,魏軍一直追到馬陵(現河北省大名縣東南),時值深秋黃昏,龐涓狂追至此,天漸漸暗。馬陵道在兩山之間,路很窄,兩旁都是深澗。這時,有士兵報告:
「前面山道都給斷木堵住了。」
龐涓急忙上前去看,見大量樹木被砍,只有一棵大樹沒被砍倒,大樹上還有一大片樹皮被砍掉了,上面還寫著字。龐涓命人拿火把來,借火光一看,他大驚失色,原來上面寫的是「龐涓死於此樹下」,落款是「孫臏」。 龐涓知道中計,正想撤兵,已來不及。四面殺聲震天,有萬箭齊飛而來,齊軍已把魏軍團團圍住了。龐涓身中數箭,魏軍大亂,龐涓自知敗局已定,無路可走,唯有仰天長嘆,自刎於樹下。十萬魏軍全部覆滅,魏國主將太子申被俘。經此一役,魏國元氣大傷,失去霸主地位,而齊國則稱霸東方。
原來孫臏使用<添兵減竈>誘兵之計,一路上造成齊軍逃散的假像。他料定了龐涓會在追到馬陵,用<以逸待勞>之計,早在此處設下了埋伏,並吩咐士兵,只等樹下火光一起,就一齊放箭。龐涓之敗,敗在性格傲慢輕狂,原來馬陵之戰,孫臏是故意引誘魏軍,進入埋伏圈後加以殲滅,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!。
隨著孫龐鬥智終結,魏國的強國夢也劃上了句號。自此魏國再也無力擴張,戰國時代便進入秦齊並霸階段。
孫臏的結局
後來齊相鄒忌嫉妒田忌、孫臏的戰功,於是派公孫閱陷害田忌,指他擁兵謀反!田忌於是交出兵權,以消除齊威王的懷疑,孫臏也辭去軍師一職,跟田忌逃往楚國。直到公元前320年,齊威王死後,齊宣王繼位,得知田忌的冤情,將二人官復原職。
孫臏的名氣傳遍了諸侯國,後來孫臏不願再作官,就隱居去了。但他寫的<孫臏兵法>,和他的故事,一直在民間流傳。
明末小說家馮夢龍所著的長篇小說《東周列國志》,及明末清初吳門嘯客所著的歷史小說《孫龐鬥智演義》,皆以《史記•孫子吳起列傳》為藍本,夾雜以歷代說部、戲曲的演繹,中間穿插了不少神怪小說內容,使孫龐鬥智的故事深入人心。
(說部: 舊指小說、戲曲以及民間說唱文學等著作。)
最後,本人亦為兵法家孫臏而賦詩一首:
鬼谷先生有賢徒,田忌賽馬勝算高,
桂陵之戰鋒芒露,圍魏救趙立功勞。
下期介紹《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