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周振漢醫師 香港註冊中醫師,早年畢業於本土的中醫學校,其後在國內取得本科資格。在香港行醫十六年,服務對象以基層大眾為主。 |
天麻
天麻常用於治療頭痛及頭暈,相信很多人都熟悉,但卻未必知道原來天麻是一棵沒有根吸收水分、沒有葉子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。它的生長方式和繁殖方法,要到二十世紀中期才被認識。現時天麻主要來源於人工栽種,而野生的天麻需要較嚴格的特殊環境,產量較少。天麻在中國為II級保護植物,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為易危物種。
野生天麻喜歡生長在海拔1200~1800米陰濕並且腐殖質較厚的密林中,那裡有天然生長的蜜環菌。蜜環菌是一種具有侵略性的寄生真菌,碰到天麻的地下块莖即入侵表皮吸收營養,隨後卻被天麻分秘的消化物質消化吸收,轉化成天麻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。由於天麻與密環菌相互依存,不需要根吸收水分和葉子進行光合作用,所以只剩下地下块莖和作繁殖用的地上花莖。
天麻被認為是治"內風之聖藥",有良好的平肝熄風止痙功效,常用於虛風內動或風痰上擾所引致的頭痛眩暈、痙攣抽搐、肢體麻木、手足不遂等。《脾胃論》曰:「眼黑頭旋,風虛內動,非天麻不能除。」但因為天麻體肥質潤多液,縱有辛甘之味而不能發散補益,需要合理配伍其它藥材才能彰顯它的功效,所以天麻少有單獨使用。天麻配合發散藥則能治外風,配合滋陰平肝藥則能熄內風,配合補益藥則能助其補益之功。
由於天麻治風的功效凸出,所以較少人注意到它的補益作用,宋朝的《開寶本草》中說天麻可"利腰膝,強精力,久服益氣,輕身長年"。現代藥理研究發現,天麻有增強機體免疫力功能,並且能改善心肌和腦的血流量。現代有將天麻用於老人痴呆症,能改善患者口齒不清和面無表情的情況,這也許是與天麻能改善腦部血流有關。
天麻療效雖然極佳,但必須合理配合其他藥物一起使用,亦不可過量服用。有部分人,或許因為本身體質不宜服用天麻,或配合了不合適的藥物,或過量使用,或因天麻炮製未夠透徹,服天麻後出現不良反應,如皮膚紅疹、頭暈、惡心、胸悶等。《本經逢源》云:「天麻性雖不燥,畢竟風劑,若血虛無風,火炎頭痛,口乾便閉,不可妄用。」天麻的一次服用量,應該在一両以下。因為天麻有行氣活血的功效,所以孕婦亦需小心使用。有疑問時,應先咨詢中醫師。
川芎白芷天麻南棗燉魚頭湯
川芎白芷天麻魚頭湯是一個很著名醫治頭痛的藥膳,對感受風寒所引起的頭痛有很好的療效,其中川芎、白芷能袪風散寒,天麻能改善血流,魚頭補虛,加入南棗補血,令功效更完善。因為其中所用的川芎、白芷、天麻均含有容易揮發的成分,所以以燉湯的形式做法效果會較好。
材料(一人分量):川芎二錢、白芷二錢、天麻四錢、南棗六枚、生薑數片、大魚頭半個、紹酒適量。
做法:
1. 大魚頭洗淨,加薑、紹酒略煎去腥,放入燉盅內;
2. 藥材、薑洗淨,放進燉盅內;
3. 注入適量清水,燉盅用砂紙封面,再蓋上盅蓋;
4. 隔水燉3-4小時;
5. 飲用前可加鹽調味。
如家裡用智能電飯煲而又有燉湯功能,就更方便容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