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1日
藿香正氣散 - 胃腸病良方

周振漢醫師

香港註冊中醫師,早年畢業於本土的中醫學校,其後在國內取得本科資格。在香港行醫十六年,服務對象以基層大眾為主。

 

 

 

藿香正氣散 - 胃腸病良方

 

話說有位農民,肚子劇烈疼痛了兩天,送到醫院去,卻檢查不出原因來,唯有要推去手術室打開肚子看看是什麼情況,但是農民的家人不肯,在無其他辦法之下,找中醫試試。後來找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,服完中藥後肚子就不再痛了,醫院的醫生也感到驚訝。

 

這事件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,檢查儀器還是比較落後,遇到這類情況,剖腹待查竟然是常規程序!

 

那位老中醫所開的處方,是藿香正氣散。

 

記得我兒時,家裏經常備有「保濟丸」,當感到胃腸不適,肚痛腹瀉,吃了很快就痊癒。「保濟丸」的處方和藿香正氣散頗類似,但現時香港的家庭,貯備「保濟丸」就比較少了,但不少家庭卻備有由藿香正氣散所演變的中成藥,如藿香正氣水、藿香正氣丸等,以備不時之需。

 

藿香正氣散這個方子已經有超過一千年歷史,最初收載於宋代的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,由於當時常把藥物挫成粗末使用,以節省藥材,所以藥方的名稱叫做「藿香正氣散」,現代的中醫則多數使用飲片。

 

近日「回南天」,天氣驟然潮濕得很,有兩類病突然多發了。一類是「風濕」痛,而另一類就是腸胃不適了,所以藿香正氣散這一類方也用得比較多。藿香正氣散所治療的,是外表感受風寒、體內受寒濕滯所傷的一類病症,除了有怕風寒、頭痛、身重等外感風寒夾濕的症狀外,還有肚痛、腹嗚、肚脹、腹瀉、作悶、作嘔、嘔吐、無胃口等胃腸症狀。

 

在中國南方,3月到8月之間,空氣濕度普遍較高,是胃腸疾病的高發時期。3月初春,乍暖還寒,易感風寒,如果飲食不小心,容易出現外感風寒,內傷濕滯的情況。到夏天,天氣轉熱,但很多地方的空調都調得很冷,或人們汗出乘涼取冷,又喜歡吃生冷瓜果食物、喝冷飲,亦容易做成外感風寒,內傷濕滯的情況。

 

雖然說藿香正氣散適用於外感風寒、胃腸受寒濕滯所傷的情況,但主要一定要有胃腸道的症狀,外感風寒症狀不明顯亦可以使用,因為中醫學認為「風藥能勝濕」,所以縱使外感風寒不明顯,藥方中的發散風寒藥亦可輔助化濕和中的功效。但如果胃腸道症狀是因為濕熱引起,例如因為過食濕辣食物導致,腹瀉後肛門灼熱,就不適宜用藿香正氣散了,或需要配合清熱藥物一起使用。

 

藿香正氣散成份

 

中成藥劑型

 

由藿香正氣散所演變出來的中成藥,有藿香正氣水、藿香正氣(口服)液、藿香正氣丸(片)、藿香正氣膠囊等。

 

藿香正氣水含有酒精成份,藥材的有效成份溶解度最高,所以療效最高,發揮功效最快,但不適合對酒精過敏人士。

 

藿香正氣(口服)液不含酒精,是將藥物煎煮去渣取汁所製成的液體劑型,吸收也較快,藥效發揮也較快。

 

藿香正氣丸(片)體積小,易於貯存,易於服用,但吸收較慢,發揮功效略遲,而且其中所含的揮發成份可因日久貯存而下降,影響療效的發揮。

 

藿香正氣膠囊亦服用方便,易於携帶,在胃腸道崩解較快,比丸(片)劑較快吸收,但膠囊會對少數人胃腸道做成刺激。

 

 

藿香正氣水外用

 

藿香正氣水(含酒精),除了內服外,還可以用於外用。以下是一些外用的用途:

 

1. 蚊叮蟲咬:用藿香正氣水外涂患處。

 

2. 暈車、暈船:用藿香正氣水用藥綿蘸濕敷於肚臍,外加膠布固定。

 

3. 外陰瘙癢:用藿香正氣水以涼開水稀釋50倍清洗患處(男女皆可)。

 

4. 嬰幼兒腹瀉:用乾淨紗布折疊成4-6層,蘸取預先加熱至微温的藿香正氣水,以充盈但不滿溢為度,覆蓋於嬰幼兒肚臍上,外加膠布固定,2~3小時後取下,每日2~3次。

 

5. 足癬:每晚用温水或淡鹽水洗淨腳後,擦乾,然後用藥綿蘸取適量的藿香正氣水涂於患處。有水泡或裂口的地方,涂時會感到痛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