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汗青牙科醫生 畢業於香港大學,曾任職香港科技大學校醫,現於太子及屯門私家執業。工作之餘,趙醫生熱心於公益活動;曾在菲律賓、泰國、中國各個地方進行義診工作,亦幫助香港許多非牟利機構舉辦健康講座,包括長者安居協會及香港婦聯等。 |
牙瘡後果可以很嚴重
寫了這專欄一段時間,早前已想跟讀者談及牙瘡(Dental Abscess),一直沒有寫的原因,是每次一想到牙瘡,便會想起數年前一宗令人痛心的新聞。
當日報章的報道歷歷在目:一名勞碌大半生,正準備享兒女福的婦人,懷疑生牙瘡而導致牙肉腫漲大如雞蛋,帶同家庭醫生的緊急轉介信往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診,被分流為半緊急的第四類別,長時間無人理會,長子急帶她到私家醫院,卻發覺住院費昂貴得非自己所能負擔。輾轉再帶母親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求診,才獲確診為牙瘡,收入醫院留醫,翌日早上做刮膿手術,可惜刮膿後神志不清兼發高燒,迅即陷入嚴重昏迷,需要插喉呼吸,更有多個器官衰竭,最終不治。
這宗不幸的新聞,反映即使是醫護人員,若不具備牙科專業知識,也可能會忽略了牙瘡的嚴重性。
牙瘡的出現,基本上是因口腔組織受細菌感染而發炎,膿液積聚,形成腫脹現象。原因可能是蛀牙:當蛀牙嚴重至深入牙髓位置,牙髓組織會受細菌感染而引致壞死,細菌不斷繁殖,並擴散至鄰近的牙周組織,便可能形成牙瘡。也可以是因為牙周病:尤其嚴重的牙周病,牙周組織會因發炎及「陷膿」而造成牙瘡。此外,若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和象牙質因種種原因受到破壞,導致細菌進入牙齒內部,感染牙髓組織,也會造成牙瘡。
牙瘡的後果為什麼會嚴重至威脅生命?這是因為若牙瘡得不到及時的妥善處理,細菌會不斷擴散,感染鄰近的口腔組織,引發如囊腫(Cyst)、鼻竇炎(Sinusitis)、蜂窩性組織炎(Cellulitis)等嚴重後果,若拖得太久甚至可能變成致命的併發症。
所以,生牙瘡應盡快接受檢查和治療。通常牙科醫生會把牙瘡割開放膿,幫助消炎。此外還會嘗試找出生牙瘡的原因,進行治本,例如若起因是蛀牙、牙齒破裂、牙齒磨耗等,就可能要「杜牙根」(根管治療),清除引起發炎的細菌及充填牙髓腔,最後還可能要釀配牙套保護牙齒。又例如若引起牙瘡的原因是牙周病,可能要進行洗牙或深層洗牙等牙周治療。
事實上,牙瘡是表示口腔疾病已發展至很嚴重的程度,必須盡快醫治。大家更應明白預防勝於治療,記緊養成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,早晚用正確的方法刷牙,徹底清潔牙齒,兼適當使用牙線或牙縫刷輔助清潔,還應避免經常吃喝高酸性的食物或堅硬的食物,這些都有助減輕生牙瘡的風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