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14日
做個不倒翁

 

做個不倒翁

任何年齡人士都可能會有跌倒,滑倒或絆倒的情況出現,但長者隨著年紀漸長會較易跌倒及較容易受傷。但長者很多時認定跌倒是意外,也跟年紀大就容易跌扯上關係,以為無可避免。當了解長者跌倒當時的情況,如能加上醫護人員對長者現在的身體狀況作出評估,大部份跌倒是可以預防的。

引致跌倒有多種原因, 包括內在因素, 個人因素和外在因素。

內在因素包括:

1) 視力欠佳(例如:看不清楚、難以判斷距離及深度,或眼睛無法因亮度或強光的驟變而調節)

2) 患有影響平衡能力的腦科疾病(例如:柏金遜症、中風、認知障礙症)

3) 關節及步姿問題(例如:下肢關節退化、肌肉力量減弱)

4) 頭暈昏厥(例如:患有糖尿病但血糖控制不佳、因突然轉變姿勢引致血壓驟降)

5) 藥物產生的副作用

6) 小便失禁容易令長者因心情緊張,趕著上廁所而跌倒

個人因素包括:

1) 缺乏安全意識(例如:沒留意自己平衡力欠佳仍站著穿褲,以致失去平衡便跌倒)

2) 步行時分心:沒有留意路面情況以致踢到障礙物而跌倒

3) 步速偏快以致更容易踢到障礙物而跌倒。研究顯示室外跌倒與步速偏快有直接關係。

4) 增加跌倒的風險行為:世界衛生組織列舉出上列因素以外增加跌倒的風險行為,包括行樓梯,站在不穩的座椅上,做家務或自我照顧活動時彎腰,沒有正確使用助行器具等。其實長者是可以避免這些風險行為以減低跌倒機會。

外在因素也會引致跌倒,包括:

1) 環境陷阱(例如:地面濕滑、凹凸不平、通道有障礙物、人多擠迫容易被推跌,燈光昏暗)

2) 不合適的衣履(例如:褲太闊或太長、鞋帶未綁妥,鞋底光滑容易滑倒)

3) 沒有善用輔助器具,以致身體機能容易變差,增加跌倒風險(例如:外出購物時沒有使用購物車載物而又攜帶大量物品,這樣會增加關節負荷及疼痛)

長者亦可能有以下經驗:在已居住多年的住所裡,被廁所門的門檻絆倒,而令自己感到困惑。這可能是由於下肢關節退化,走路時腿抬得不夠高,也可能因為視力轉弱而無法看清楚門檻所以絆倒,可能由於輕視在熟悉的環境但不知不覺地成為環境陷阱的門檻,亦有可能是門檻的高度對於年長的自己已變成過高。這當中牽涉內在因素,個人因素和外在因素。由此可見,引致跌倒並非單一原因,所以預防跌倒也應在這三個因素中作出改善。

職業治療:

職業治療師透過評估長者的身體功能、日常生活模式和起居習慣等,協助長者找出引致跌倒的原因,例如分析危險動作、生活技巧及習慣,並因應個別長者的需要而安排家居探訪,實地評估長者的家居環境,指導如何善用輔助器具及改善環境設施等方法來預防跌倒。

個案分析:

陳三妹因為半年內跌倒兩次,經醫生轉介至職業治療師,就預防跌倒作出評估及建議。

會面時,職業治療師先請三妹憶述最近半年的兩次跌倒,當時情況是怎樣?

三妹憶述四個月前的跌倒是在外出時在路上發生,當時她一邊行,一邊留意巴士站的位置,她已忘記當時有否踢到障礙物,結果是先向前跌倒,繼而擦傷膝蓋。幸好有途人扶她站起來,因當時好像沒有大礙所以她並沒即時求醫。

兩個月後她又在家中浴室跌倒,當時她淋浴後站著穿褲,一時失去平衡便跌倒坐在地上。三妹是獨居的,幸好當時她有帶平安鐘的遙控器入浴室,可即時按動平安鐘求救並由救護車送院治理。雖然三妹沒有嚴重受傷,但是因為觸及膝關節和腰部舊患,隨後疼痛增加。

職業治療師進一步了解三妹日常生活的情況,她是獨居於公共屋邨的一人單位。日常生活及自我照顧並沒有問題,能獨立完成。平日是自己買菜煮食,清潔家居等。早上有做約半小時的步行運動。

首先,治療師與三妹分析跌倒的原因。

內在因素:

. 關節及步姿問題:三妹時有膝關節及腰部疼痛的問題,因而影響平衡力

個人因素包括:

. 缺乏安全意識,例如:沒留意自己平衡力欠佳仍站著穿褲,以致失去平衡便跌倒

. 沒有留意路面情況以致踢到障礙物而跌倒

外在因素包括:

. 環境陷阱,例如:淋浴後地面濕滑,以致三妹穿褲時容易滑倒

. 不合適的衣履:職業治療師即時觀察三妹所穿著的鞋,發現鞋底防滑坑紋經已變淺及光滑,容易引致滑倒

.沒有善用輔助器具:初步了解浴室的環境,並沒有安裝任何扶手,加上三妹突然出現失去平衡的情況,更容易增加跌倒風險

另一方面,職業治療師讚賞三妹能正確使用平安鐘,所以跌倒後可即時按動平安鐘求救。

職業治療師因應三妹的情況,作出以下預防跌倒的建議:

內在因素:

. 改善關節及步姿:三妹時有膝關節及腰部疼痛的問題,繼而影響平衡力;治療師鼓勵三妹保持關節的活動力,走路時重心穩定便能提升平衡力。三妹平日早上有做約半小時的步行運動,職業治療師建議三妹加上強化腿或腰部肌肉的運動,以強化關節及減慢退化。

個人因素:

.加強安全意識:治療師建議三妹可以坐著穿褲,甚至可以坐著「沐浴椅」淋浴(關於「日常生活輔助器具」會在第六點再作介紹)

.提高警覺:外出要多留意路面情況,如像三妹需要尋找巴士站的位置,職業治療師提醒三妹可先停下來觀望巴士站的位置,開始往前步行時便要繼續留意路面。如遇人多的情況,最好靠著路旁步行,以減低被其他行人碰到的機會。

外在因素:

.改善環境陷阱:家居安全是其中一個減低跌倒的主要因素,由於家裡有可能存在著環境陷阱,以致增加長者在家裡跌倒的風險。在家裡滑倒絕非罕見,滑倒可能是由於濕滑或光滑的地板,例如像三妹的情況,淋浴後浴室地面濕滑以致三妹穿褲時容易滑倒。職業治療師建議三妹在淋浴間使用防滑墊,減少滑倒問題。

.穿著合適的衣履:三妹穿著的鞋的鞋底防滑坑紋已變淺及光滑,這樣的鞋或拖鞋會令長者更容易滑倒。職業治療師提醒三妹更換鞋履並於選擇時留意以下要點:

1)尺碼要合適

2)舒適的內墊,加強腳部穩定性

3)鞋底採用防滑物料及明顯的防滑坑紋

4)最好選擇「方便鞋」(例如:彈性鞋帶、拉鍊或魔術貼等,既容易穿著,又減低跌倒的風險)

5)如穿綁帶款式,要確保鞋帶綁妥

. 利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:由於三妹獨居於公共屋邨,經初步了解浴室的環境,並沒有安裝任何扶手,職業治療師便建議進行家居探訪,實地評估三妹的家居環境及自我照顧的情況。

職業治療師跟據三妹的需要,建議於淋浴間及座廁旁合適的位置安裝扶手。並為三妹建議合適的沐浴椅,讓三妹可坐著淋浴及穿褲,減低滑倒機會。

職業治療師亦因應全屋的情況作出建議,提升家居安全之外,亦可減慢三妹關節退化,保持自我照顧及活動能力,包括選用合適的座椅及床,評估家裡活動的範圍有沒有障礙物需要拿走,浴室及廚房門的門檻高度是否合適等。

透過以上的方法,讓長者保持自我照顧及活動能力,打造一個盡可能安全的家居環境,避免跌倒。當家居環境變得安全,除了能減低跌倒意外的風險,隨著長者年齡日長,或是獨居,也能自行打理好日常生活,做個不倒翁。

歡迎到長者健康服務網站閱讀更多資訊:

https://www.elderly.gov.hk/tc_chi/healthy_ageing/home_safety/falls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