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 2021年8月
作者: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 職業治療師 葉慧怡女士
問: 我的一位晨運老友記剛被診斷患上柏金遜病,究竟這是甚麼疾病?
答: 柏金遜病是一種慢性腦神經組織持續衰退疾病,病因是由於腦幹內「黑質」部位退化,以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「多巴胺」(Dopamine),這令腦部指揮肌肉活動的功能受損,影響患者身體的活動,阻礙了患者的活動能力。
問: 這疾病是否很普及? 成因是甚麼?
答: 根據2015全球病類負擔研究,全球約有六百二十萬人患有柏金遜病;推算至2040,患病人數將會增至多於2倍。
絕大多數柏金遜病是原發性的,成因不明,但有20%至30%的柏金遜病徵狀是由其他疾病引起,在醫學診斷上,它們不屬於柏金遜病,而是誘發性柏金遜病。成因包括:中風及腦血管病、腦創傷、腦瘤、腦室積水、一氧化碳或其他重金屬物品中毒、藥物引起的副作用。
問: 我的那位老友記最近耍太極的動作變得很慢又出現手震,這是否柏金遜病常見的病徵?
一般來說,柏金遜病影響肌肉活動的主要症狀有震顫、僵硬、動作緩慢及走路易失平衡 ; 非肌肉活動的症狀有疲倦、疼痛和抑鬱。由於這些症狀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,因此如果發現有上述的症狀,便要及早就醫,找出病因。此外,每一個柏金遜病患者的病情都各有不同,並不能一概而論。而隨著病情變化,不同階段亦會有不同病徵出現,而後期病徵則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較大。
初期病徵
|
中期病徵
|
後期病徵
|
-震顫:患者手腳持續或間歇出現不受控制的震顫,尤以靜止時最為明顯。震顫多由一邊的手或腳開始,然後慢慢擴展至同一邊身體的其他部位。
-僵硬:手腳肌肉變得僵硬,患者在伸直或屈曲手腳時,發覺該部位出現重大阻力,動作有如轉動齒輪般困難。
- 書寫困難,字體愈寫愈細小
- 長時間呆坐而不變動坐姿
- 起步及停步均有困難
- 臉部表情比較僵硬
- 步行時雙手缺乏擺動
- 語音單調
|
-病徵逐漸地由一邊身體發展至兩側
- 走路和姿勢受影響,例如步行時腳部不能提起,拖在地上行走
- 失去平衡力,容易跌倒,身軀前傾,因此,患者慣於在起步後,即以急促碎步向前衝,起步及轉彎時尤其困難
|
-病情進一步惡化,步行明顯地受影響,在藥力失效時完全失去行動能力。
- 說話不清
- 吞嚥困難
- 排便、性功能失調及其他自主神經功能障礙
- 藥力發揮作用時可能出現不自主動作,藥力失效的時間亦會逐漸增長
- 失去自我照顧能力
- 認知功能障礙
- 幻覺或妄想等精神錯亂徵狀
|
問: 有沒有一些日常生活貼士可以幫助我那位老友記?
進食
- 方便進食 - 盡量鼓勵患者自我進食,可用加重握柄匙減低震顫的影響、防滑膠墊固定碗碟、高邊碗防止舀出食物時外漏、雙耳及底部附重的杯亦可減少震顫。若進食速度較緩慢,可利用保溫杯、碗以保持食物溫度。
- 防止哽塞 - 進食時應坐起身體腰背維持挺直,微微低頭,避免躺臥或頭部仰後進食。如有需要可將食物切細或製成糊狀。太乾(如餅乾、多士)、太滑(如牛栢葉)、或較黏性(如湯丸、年糕)的食物容易引起哽塞。鼓勵進食以上食物時應切成小塊、慢慢咀嚼及小心進食,切勿催促進食。
- 預防便秘 - 鼓勵多吃高纖維食物 (如蔬菜、水果、麥皮等)及多飲水。
梳洗、穿衣
- 方便梳洗 - 利用粗柄牙刷,這有助患者較易緊握,亦可使用電動牙刷。用電池操作的鬚刨剃鬍子,比較容易控制,也可減低受傷的機會。
- 方便穿衣服 - 選擇簡單容易穿著的服飾,如領口和夾口位較闊、背心型或開襟扣鈕的衣服,也可使用大鈕扣或用魔術貼改裝。可選擇橡筋褲頭代替拉鏈。穿著用橡筋鞋帶或魔術貼的鞋較為方便。此外,亦可用扣鈕輔助器,輕鬆扣上鈕扣。
- 預防跌倒 - 應坐著穿褲子,褲子勿過長或過寬。鞋子尺碼須合適,鞋底最好有防滑坑紋,磨蝕後需盡快更換。宜穿著橡筋鞋帶或使用魔術貼的鞋子款式。
站立及轉移
- 方便轉移 - 座椅和床的高度要合適;患者坐著時膝關節成90度,雙腳可平放在地上。有扶手的座椅有助患者站起。
- 預防跌倒 - 站立時要留意把兩腳分開使重心穩固,注意平衡,以防跌倒。
如廁及洗澡
- 方便如廁及洗澡 - 如坐廁太矮,可加高坐廁幫助站起。宜在浴室適當的位置安裝穩固扶手。
- 預防跌倒 - 浴缸內外或淋浴間應放置防滑浴墊,避免滑倒。患者進出浴缸或企缸都較危險,淋浴間則較安全,最好用膠浴簾代替玻璃趟門。也可選用穩固的沐浴椅或在浴缸上安放浴缸板坐著淋浴。使用活動式的花灑喉可免卻患者沖背時需要轉身。
家居環境
- 預防跌倒 - 須保持通道暢通,讓患者有足夠空間轉身或使用助行器。清理不必要的雜物,要沿牆夾好電線以免絆腳。確保地面平坦及乾爽,以防跌倒。室內要有足夠照明,走廊可裝置夜明燈或用床頭燈方便夜間起床如廁。廚房或浴室門口安放防滑地墊。門檻可加顏色鮮明的顏色膠貼提示患者。
- 預防意外 - 獨居患者宜安裝平安鐘及佩戴平安鐘遙控器。
心理健康
- 患者較容易有抑鬱的情況,因此,家人及護老者的支持及安慰很重要。多留意患者的情緒及行為的轉變,需要時及早求醫,讓患者得到適當治療。此外,家人亦可能因照顧上遇到很大的壓力,如有需要,應向專業人士尋求輔導。
家人和護老者應該盡量讓患者繼續維持自我照顧能力,並因應個別患者的需要而施以適度的協助,切忌凡事代勞,否則患者的活動自理能力反而會因缺少鍛煉而退步得更快,效果適得其反。家人和護老者亦應運用適當技巧及選用合適的輔助器具,並按步驟耐心地指導和鼓勵,以協助患者保持及提升自我照顧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