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筆: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 物理治療師盧佩盈
前陣子,陳伯伯覺得自己因為疫情減少了郁動,所以導致步履不穩,經物理治療師評估及指導復康運動後,下肢肌肉力量及平衡力已有所改善。今天,陳伯伯向我表示希望學習一門適合他的運動,我為他介紹了「太極拳運動」,既可提升平衡能力,亦可強身健體:
陳伯伯:我希望持續做體能活動改善體能,但有甚麼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訓練平衡力呢?
物理治療師:你可以每星期3天或以上進行鍛煉平衡的體能活動,例如:太極拳運動。
陳伯伯:我都曾聽老友記說「耍太極」對身體好。
物理治療師:是的,很多醫學研究都證實太極拳運動對身心都有好多益處。首先,太極拳中的站立動作要求雙膝微蹲,不少動作亦需要不斷轉移身體的重心,這有助強化腰腿肌肉力量,改善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;而且,太極拳亦是負重運動,可減低骨質流失,預防骨質疏鬆症;另外,太極拳又是一種帶氧運動,有助增強心肺功能及預防心臟病,亦能改善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降低血液內壞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水平、控制體重等。
陳伯伯:太極拳有很多招式,年紀大了且記性一般,何況以前亦未曾學過,要如何牢記這麼多招式呢?
物理治療師:初學的時候,你可以跟太極導師學習較少招式的簡化太極拳版本,例如「簡化24式太極拳」。另外,你可每次先嘗試學習一個招式,之後每次多加一個招式再慢慢練習,又或分開練習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動作;當掌握動作後,再將動作合併為一個招式練習,那便較容易掌握。其實,有研究指出,定期練習太極拳能預防認知能力衰退和提升記憶力。
陳伯伯:啊!明白你之前為何說太極拳不單對「身」有益,原來對「心」也有幫助。
物理治療師:太極拳除了對提升認知能力有相當大的效益外,對改善情緒也有幫助15。它以意象導引肢體動作,講求意念集中,強調身心合一,著重呼吸節奏與動作互相配合;因此,它有紓緩壓力及改善情緒的功效。
陳伯伯:進行太極拳需要什麼裝備呢?是否一定要去公園練習呢?
物理治療師:進行太極拳的裝備很簡單,穿著一雙輕便防滑的運動鞋及合身的運動服裝便可以。至於場地方面,不論戶外或戶內也適合的,但注意地面須平坦和乾爽,也要有足夠空間,例如「簡化24式太極拳」以招式步闊推算,需要約15-18尺闊度的空間。
陳伯伯:初學者還有甚麼需要注意?
物理治療師:初學者應跟從導師學習,以免因動作錯誤而受傷,或因步法不當而增加髖或膝關節的負荷,引起關節痛楚。另外,雖然太極拳動作柔和,但是進行太極拳前後亦不可忽略熱身和緩和運動,以便讓身體容易適應不同招式的要求和減低受傷的機會。
陳伯伯:長者通常有腰骨痛症、膝部退化等問題,適合練習太極拳嗎?
物理治療師:儘管長者普遍也有著關節痛症問題,但太極拳動作柔和及屬低撞擊性,運動的強度屬於中等,因此一般都適合長者練習。此外,醫學界近年還針對不同的健康問題,如關節炎、預防跌倒等,設計有治療作用的太極拳套路。另外,即使一些有關節痛症或平衡能力欠佳的人士,當做到對髖、膝關節及大腿的負荷較大的動作時,例如下蹲,又或對身體的平衡能力要求較高的動作時,例如單腳站立,可參考以下建議稍微調節動作:
1. 下勢(圖一)
標準要求是步幅闊,一邊腿需要深蹲;若下肢柔韌性較低或有關節退化問題的長者,可減少下蹲的幅度,只需將身體重心因應個人能力稍微下降,便可以減低對關節及大腿的負荷。
原來動作 | 簡易示範 — 減少下蹲幅度 |
![]() |
![]() |
2. 蹬腿(圖二)
單腳平衡有困難的長者,可減少蹬腿離地的高度及膝關節伸直的幅度;甚至可不用把腿提高離地,而只需用腳跟輕輕點在地上。
原來動作 | 簡易示範 — 減少蹬腿離地的高度 |
![]() |
![]() |
(圖二)「蹬腿」
當然,長者若有嚴重痛楚的情況,便不應勉強並應該先諮詢醫護人員。
現在因疫情原故,我建議你可以先參考一些有關家居運動的資訊,在家開始一些合適的體能鍛煉;同時,也可觀看一些太極示範作參考;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也有上述內容。待疫情緩和後,便可參加康樂及文化事務處或社區中心舉辦的太極班;只要持之以恆地練習,定能享受到太極運動對身心的益處。
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
「耆樂‧起動」家居運動短片
https://www.elderly.gov.hk/tc_chi/fightvirus/physical_activity.html
[簡化24式太極拳 - 長幼齊學益身心] 太極拳示範精華片段
https://www.elderly.gov.hk/tc_chi/videos/tai_chi_chuan.html